热爱中医的人们对于四总穴歌一般都不陌生:“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字面上的意思为胃肠不好,可按摩足三里穴;腰酸背痛可按摩委中穴;头痛、项强可按摩列缺穴;面部、口部有病,可按摩合谷穴。
合谷穴治疗作用广泛,与合谷穴多样的针刺方向,深度有关系,也与合谷穴的多样的配穴有关系,下面我们来分析合谷穴不同层次不同方向针刺方法对应的治疗作用。
在操作,成人多用针刺方法,针到人部,后退到天部,出针摇大针孔;小儿多用灸法治疗。大家可能会疑惑,灸法是补法,怎么可以泻热呢?程氏针灸认为对机体的强刺激可以看作是泻法,轻刺激看作是补法,小儿皮肤娇嫩,灸法相对于小儿而言是强刺激,所以小儿灸法实际上发挥的是清泻之性。
程氏针灸临床上治疗上消口渴的症状的时候,多采用合谷透刺鱼际的方法,也是取其清热解表的作用。
在中医看来,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浊、尿由甜味为主症的病证,现在医学中的糖尿病属于这个范畴。消渴发生的原因,与人体的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不调、劳欲过度有关。 病变的脏腑涉及上焦肺脏、中焦胃脏、下焦肾脏。基本的病机是阴虚燥热、阴液不足。根据口渴多饮、饥饿多食、多尿症状的轻重不同,将消渴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种类型。
上消多表现为肺热津伤的症状如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舌苔薄黄等;
中消多因胃热炽盛而导致多食善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舌苔黄等症状;
下消多表现为尿频尿多,浑浊如膏脂,或尿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舌红,苔少,脉细数等肾阴亏虚的症状。 合谷穴透刺鱼际穴具有清热养阴的作用对于上消的作用较好,可以配伍太渊、少府,胃脘小俞等穴位。
直刺人部,理气活血催产 03
在中医学中“滞产”是指妊娠足月,临产的时候胎儿不能够顺利娩出,总的产程超过24小时,又称为“难产”。多与产妇素体虚弱,或者产时用力不当,精神过度紧张等因素有关,基本病机是气血失调,或气滞血瘀,阻碍胎儿娩出,或者气血虚弱,不能够促进胎儿娩出。
关于合谷穴治疗难产,《针灸摘英集》中有记载: “治产生理不顺,或横或逆,胎死腹中,胞衣不下,刺足厥阴经太冲二穴……次补手阳明经合谷二穴,再泻足太阴经三阴交二穴,立时分解,决验如神。” 这三个穴位中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的原穴,肾藏精,精化血,精血同源,所以肝肾合称为先天之本,足厥阴经又联络下腹阴器,入脊与足少阴肾经相并行,共同发挥对生殖功能的的调节作用。
三阴交是下肢三条经脉交汇的穴位,“足之三阴,从足走腹”,三阴交直指下腹,以调畅下腹部气血功能为主,太冲穴与三阴交穴都直指下腹部生殖器官所在的病位,与合谷穴理气活血的作用相佐,共同发挥催产的作用,对于治疗难产等症状效果较好,但是孕妇切记禁用这些穴位。
在临床研究中,合谷、三阴交穴位可以明显加快宫缩,缩短产程,减轻分娩过程中的疼痛,也是针刺麻醉分娩的主要穴位。
直刺人部,治疗周围性或中枢性面瘫 04
利用合谷穴的理气活血的作用对中枢性或周围性面瘫也具有较好效果。在中医学看来,面瘫又称为“口眼歪斜”,部位多在面部,与少阳、阳明经筋相关。基本的病机是经气闭组,经筋功能失调。
针灸治疗面瘫除了选择合谷穴外,多配伍局部阳白、颧髎、地仓、颊车等穴位疏通面部经筋,活血通络,结合合谷远端取穴位取“面口合谷收”之意。
合谷穴理气活血治疗面瘫与催产多直刺入合谷穴的人部,合谷穴斜着刺入第二掌骨桡侧中点骨边,针至人部,具有通经止痛,用来治疗牙齿疼痛,关节疼痛,腰脊疼痛等。
当前文章浏览量:次
穴位疗法 2021-08-27
穴位疗法 2021-08-22
穴位疗法 2021-08-21
穴位疗法 2021-08-21
穴位疗法 2021-08-19
穴位疗法 2021-08-18
穴位疗法 2021-08-18
穴位疗法 2021-08-18
穴位疗法 2021-08-15
穴位疗法 2021-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