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溪,位于肾足少阴之脉上,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对应到前几讲的涌泉应巅,然谷应咽这两个特点,太溪是应什么呢?对应到涌泉是补肾精,然谷泄肾热,太溪穴的的作用又是什么呢?为什么太溪穴可以阴阳双补?这些穴位穴性的变化和针刺的角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经穴命名浅解》这本书当中,有这样的描述: 太溪,太,指大,比大还要大,就是甚的意思,那么考虑这个肾水出于涌泉。通过然谷,你看,“泉”是由里往外的冒出来,“谷”是水经过的路径,这时候聚流而成大溪,就是比这个小的溪水要大得多的这个大的溪水,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小河了,并由此处注入于海,因名太溪。《经穴命名浅解》这段话是这样讲: 太溪,太指大,甚的意思,考肾水出于涌泉,通过然谷,聚流而成大溪,并由此处注入于海,因名太溪。
太溪还是足少阴经的原穴: 在《素问•刺法论》中,有“肾之原,出于太溪”的记载,所以现在我们知道太溪为足少阴经的原穴,原穴是脏腑元气经过和留止的特殊穴位,那么这个穴位和脏腑的功能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既然这个穴位和脏腑的功能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到底和肾的肾阴、肾阳还是肾精之间有关系呢?原穴和阴阳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古文的描述来分析一下。
>>太溪应经,阴阳双补
通过分析古文描述,可知太溪这个穴位是肾阳肾阴皆可补之,是阴阳双补的穴位。也是就并非单纯的滋肾阴或者补肾阳,而是这俩个问题都可以解决。因此太溪穴可以治疗五脏之疾,在足少阴肾经的主治病候中可见治疗心、脾等五脏的疾病,故称肾为先天之本,太溪为肾经的原穴。我们可知太溪穴的治疗范围很广泛,例如舌咽、心肺、胸腹、会阴部、腰部等诸多病症,因此在临床中才会有很多医生特别喜欢运用太溪穴,而且太溪穴的针刺方法也是千变万化。
综上,太溪穴不仅是五脏之疾皆可治之,也不仅是肾阴肾阳皆可补之,而且是上、中、下都可以治疗。这种上、中、下的部位只要是肾经循行经过联系的部位,太溪穴都可以治疗。
所以我们给太溪的主治或者穴性的总结是,太溪穴--应经且阴阳双补。这时候大家若能把我们之前学习过的穴位串起来比较学习,就会发现,涌泉穴--应巅,善补肾精,虽然补肾精也是阴阳双补,但肾精更偏于肾阴,所以涌泉具备滋阴清热的作用,但这个热要到了巅顶我们才用。然谷应咽,善泄肾热,所以然谷清热的作用优于其滋阴的作用,但是也要看到然谷穴清热的作用来源于其滋阴的作用,所以定为荥穴,且要这个热到了咽部我们才用。
今天我们讲的太溪,是应经的,即是指原穴之性。
原穴对应的就是经脉的病候,太溪应经就是太溪治疗经脉的病候。
从我们学习的经验来说,经脉的病候就是应五脏,也就是说五脏的疾病都可以通过太溪穴或者足少阴的经脉来治疗,也会反映到足少阴的病候中。太溪应经,同时它是阴阳双补,既有滋补肾阴的作用,又有温补肾阳的作用,所以我们既可以用它来治疗肾阴虚证,也可以用于肾阳虚证,那么这就和你的针刺的方法和刺激的方式有关系。
当前文章浏览量:次
穴位疗法 2021-08-27
穴位疗法 2021-08-22
穴位疗法 2021-08-21
穴位疗法 2021-08-21
穴位疗法 2021-08-19
穴位疗法 2021-08-18
穴位疗法 2021-08-18
穴位疗法 2021-08-18
穴位疗法 2021-08-15
穴位疗法 2021-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