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穴位的奥秘

天枢穴针刺层次与穴性发挥

《针灸大成》中记载天枢穴主治:“主贲豚,泄泻,胀疝,赤白痢、水痢不止,食不下,水肿腹胀肠鸣,上气冲胸,不能久立,久积冷气,绕脐切痛,时上冲心,烦满呕吐,霍乱,冬月感寒泄利,疟寒热狂言,伤寒饮水过多,腹胀气喘,妇人女子症瘕,血结成块,漏下赤白,月事不时。”

天枢穴,别名长溪、长谷、循际、循元等,属于足阳明胃经,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募穴。

 

《针灸甲乙经》中记载天枢穴位于:“去肓俞一寸五分,挟脐两旁各二寸陷者中。”定位时取仰卧位,在脐中部,脐旁2寸处取之。

《针灸大成》中记载天枢穴主治:“主贲豚,泄泻,胀疝,赤白痢、水痢不止,食不下,水肿腹胀肠鸣,上气冲胸,不能久立,久积冷气,绕脐切痛,时上冲心,烦满呕吐,霍乱,冬月感寒泄利,疟寒热狂言,伤寒饮水过多,腹胀气喘,妇人女子症瘕,血结成块,漏下赤白,月事不时。”可见天枢穴主治作用丰富,临床多用于治疗便秘、腹泻、胃痛等胃肠疾病;带下、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病;呕吐、奔豚等气机逆乱疾病。我们知道腧穴结构决定着腧穴的功效,因此天枢穴丰富的主治作用必然对应着多样的针刺层次。

天枢穴现代解剖结构: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缘—腹直肌—腹横肌—腹膜—结肠、回肠。浅层布有第9、10、11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及脐周静脉网,深层有腹壁上、下动、静脉的吻合支,第9、10、11胸神经前支的肌支。

从解剖结构看,天枢穴下正对大、小肠,为肠道的体表投影区域。因此针刺天枢穴可以调节肠的蠕动、吸收和分泌等功能,对治疗胃肠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天枢穴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对肠运动的兴奋效应主要通过迷走神经实现,而抑制效应则是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实现。天枢穴治疗便秘要怎么针刺呢?我们采用三才针法中地部的针刺方法,针至肠壁表面,针体摩擦肠壁,以促进肠子的蠕动,促进排便。

天枢穴也是治疗妇科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等疾病的重要穴位,如《针灸甲乙经》记载:“女子胞中痛,月水不以时休止,天枢主之。”《千金方》记载:“胞中痛恶血月水不以时休止,腹胀肠鸣,气上冲胸,刺天枢入五分,灸三壮。”腹腔压力过大会对盆腔底部子宫、卵巢产生挤压,从而影响其正常功能。腹腔的压力主要来源于腹壁的张力、膈肌运动、大小肠的蠕动、膀胱定期的充盈排空。在临床触诊时往往发现,天枢穴膨隆时往往意味着腹部对盆腔的压力过大,当减轻压力。在天枢穴处调节腹腔压力一般有两种方案,一是减轻整体腹壁的压力,二是促进肠道蠕动排空。天枢穴位于结构力学中心,针刺至腹直肌表面,行震颤针法,促使腹直肌抽动,以减轻腹壁压力。释放掉腹腔压力即可减轻对盆腔脏器的影响,从而对一些妇科疾病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当前文章浏览量: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特效穴

反射区

膀胱经

胃经

胆经

督脉

肾经

三焦经

脾经

大肠经

小肠经

肝经

肺经

心经

心包经

经外穴

任脉

冲脉

带脉

阳维脉

阴维脉

阴跷脉

阳跷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