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穴位的奥秘

“肌肉缝”中的温溜穴

温溜取穴时一般取坐位,屈肘90度,掌心向胸,先握拳,一手食指放在桡骨侧面,然后张开手,再握拳,食指在桡骨上移动。这时食指指下会触到两个肌腱,外侧是桡侧腕长伸肌的肌腱,内侧是肱桡肌的肌腱,温溜穴即在这两条肌腱之间。

温溜穴,位于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或6寸,肱桡肌与桡侧腕长伸肌之间。这时你可能会感到疑惑,到底是5寸还是6寸呢?

“肌肉缝”中的温溜穴

既然在定位中出现了这样的描述,就说明温溜穴是个变动的穴位,它会因为肌肉丰厚程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因体位、动作的变化而变化。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取温溜穴呢?

古籍中记载

《黄帝明堂经》曰:“温溜,一名逆注,一名蛇头,手阳明郄。在腕后少士五寸,大士六寸。”

《甲乙经》卷三谓:“在腕上少士五寸,大士六寸。考‘温’,《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裘狐嗠之温者,不忧至寒之凄怆。’据此有温暖之义。又名水名。”

《山海经·海内东经》曰:“温水出崆峒山。‘溜’《文选·潘岳赋》:‘泉涓涓而吐溜’。喻经脉之气至此穴如温水而溜过,故名温溜。按此穴别名蛇头,一名逆注,若握拳视此穴处肌肉(桡侧腕长伸肌)隆起如蛇头,此头向下,经脉由此而上,故因以为别名,且因其肌有长、有短,而有‘少士’、‘大士’之不同定位。”

这些文献记载中都提到了“少士”和“大士”,这两类人的差别在哪呢?简单理解,“少士”代表的是肌肉相对薄弱的人群,而“大士”代表的是肌肉丰厚的人群。温溜穴在前臂肱桡肌和桡侧腕长伸肌两块肌肉的缝隙中,所以肌肉丰厚程度不同直接影响了穴位的位置,所以便有了“少士五寸,大士六寸”的区别。由此可知,温溜穴的定位要因人而异。

取穴时一般取坐位,屈肘90度,掌心向胸,先握拳,一手食指放在桡骨侧面,然后张开手,再握拳,食指在桡骨上移动。这时食指指下会触到两个肌腱,外侧是桡侧腕长伸肌的肌腱,内侧是肱桡肌的肌腱,温溜穴即在这两条肌腱之间。 

当前文章浏览量: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特效穴

反射区

膀胱经

胃经

胆经

督脉

肾经

三焦经

脾经

大肠经

小肠经

肝经

肺经

心经

心包经

经外穴

任脉

冲脉

带脉

阳维脉

阴维脉

阴跷脉

阳跷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