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明堂》杨上善注:府,聚也。脾肺二气聚于此穴,故曰中府,肺募也。募,犹盛也。肺之盛气近出此穴也。
说到中府穴,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因为它是我们学习针灸学时老师最先讲授的穴位,是手太阴经的首穴。
但是通过查阅文献,我们发现古今医家对十二经(或手太阴经)穴起云门还是中府,各执己见。《十四经发挥》、《针灸聚英》、《针灸大成》、《类经图翼》、《医宗金鉴》以及现代多数针灸文献都认为“穴起中府,抵期门而终。”《标幽赋》、《蠡海集》、《针灸问对》等则提出“穴起云门,抵期门而最后。”《素问·气穴论》王冰注中记载云门为“手太阴脉气所发”。究竟何说为是,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云门穴位于胸前壁的外上方,锁骨下窝凹陷中,肩胛骨喙突内缘。从解剖结构上看,它处在一个特殊的“三岔路口”,以肩胛骨喙突为中心点,其内侧附着有胸小肌,外侧附着肱二头肌短头肌,后方为肩胛骨。
从力学角度分析,肩胛骨方向的力往后,胸小肌往内下,肱二头肌短头肌往外下,于是在云门穴处就形成了一个三向的受力中心点。既然云门的位置如此重要,并且也高于中府穴,处于肺尖,为什么它不能作为手太阴经的起始穴呢?
首先,我们需要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①在上述所描述的“三岔路口”,哪个方向移动度最小?
②哪个方向肌张力最高?
③哪个方向最容易受到刺激出现力的方向突然变化,而改变三向受力关系,进而调整胸廓? 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在“哪个方向移动度最小”? 答案就是:胸小肌方向的受力移动度最小。胸小肌位于胸大肌深面,为三角形扁肌,以3个肌齿起于第3-5肋,止于肩胛骨喙突。其作用是拉肩胛骨向前下方移动,当肩胛骨固定时,可上提肋以助吸气。胸小肌为一羽状肌,其羽状角为11.5°。
羽肌的优势是在同样体积内可以容纳更多的肌纤维,使生理横切面积增大,从而增强肌力,同时依靠羽状角的变化,增加整肌的动幅,以弥补肌纤维短的不足。所以肌纤维的这种配布使胸小肌在力量和动幅上均有增加。
在日常被动呼吸时,胸廓扩张对胸小肌产生的作用不足以使胸小肌对肩胛骨造成影响。只有胸廓在做极限呼吸时,胸小肌收缩才会拉动肩胛骨喙突往内下方移动。因此,胸小肌方向的受力移动度最小,换言之也最稳定。
当前文章浏览量:次
穴位疗法 2021-08-27
穴位疗法 2021-08-22
穴位疗法 2021-08-21
穴位疗法 2021-08-21
穴位疗法 2021-08-19
穴位疗法 2021-08-18
穴位疗法 2021-08-18
穴位疗法 2021-08-18
穴位疗法 2021-08-15
穴位疗法 2021-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