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穴位的奥秘

医师分享:行间与太冲,本是同根生

太冲穴,在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太冲,既是穴位名,又是脉名。

编者按:本文来自程氏针灸第五代传承弟子李伟需

最近一段时间,发现程凯老师线上巡诊上海大诚中医门诊部,给出的处方,不见了太冲,而用行间。为什么呢?

查看病例记录,行间穴用在了肝胆湿热证、痰热扰心证、胆汁反流症等病证患者身上。那么,太冲穴和行间穴有什么区别呢?

行间穴,在足背,第一、二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黄帝明堂经》中说:“主咳逆上气,唾沫……面尽热,嗌干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说:“口喎,四肢逆冷,嗌干烦渴”。故行间穴为足厥阴之荥穴,盖精血同源,肝肾相通,当精血不足时,虚火上炎而致咽干。行间可泻肝热,生津利咽。主治前阴部、咽部病症。

医师分享:行间与太冲,本是同根生

太冲穴,在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太冲,既是穴位名,又是脉名。作为“脉”,是谓“太冲脉”;作为穴名,古做“足厥阴”,是指足大指整个脉动处,后来演化为二穴:太冲穴、行间穴。

医师分享:行间与太冲,本是同根生

以上病候涉及前阴、少腹、胸胁及咽部,均为足厥阴经脉所过之所。

故太冲为足厥阴之原穴,其性为经脉之性。本穴为治疗足厥阴“是动”病的要穴。太冲位于早期足厥阴脉的诊脉部位——太冲脉处,既是诊脉部位,又是治疗部位,犹如络穴既是诊络部位,又是络脉病候的治疗点一样,故《灵枢▪经脉》所载之足厥阴经的全部“是动病”均可见于《黄帝明堂经》太冲穴主治中。又,足厥阴病候有“嗌干”症,足厥阴五输穴主治中也多此症:嗌干嗜饮(中封)、嗌干渴(行间)、黄瘅,热中,善渴(太冲)故太冲穴主治也当有渴症。只不过行间更“专业”应咽,太冲更广泛“应经”。

当前文章浏览量: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特效穴

反射区

膀胱经

胃经

胆经

督脉

肾经

三焦经

脾经

大肠经

小肠经

肝经

肺经

心经

心包经

经外穴

任脉

冲脉

带脉

阳维脉

阴维脉

阴跷脉

阳跷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