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部一:刺法
·直刺,进针2分。局部胀感。
·直刺,进针2分。扳倒针柄,针尖朝向近心端,行震颤催气法。感传过肘至肩。部分患者可传至心胸。
震颤催气法是一种只带动周围组织震动而不带动组织出现层次位移的手法,这种震动波的形成很容易发生感传。我们通过总结发现,容易发生感传的穴位通常位于人体的上肢肘关节以下以及小腿的部位,这些部位较容易出现皮肤肌肉的紧绷。内关穴就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位置,它位于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两块肌肉肌张力高进而使内关穴皮部出现紧绷感。若这种紧张感频繁出现且较严重的话,我们在触诊时就可以摸到皮下的阳性反应点。
但是需要提醒大家一点,触诊时千万不要太过用力,忌反复触诊,仅需轻轻用指腹从皮肤表面划过。因为用力过大会导致阳性点消失,使触诊失去意义。
特异性阳性反应(是动则病)
掌长肌或桡侧腕屈肌肌张力高形成肌腱紧张,内关穴区皮部高张力。
皮下出现条索、泥沙状阳性物(米粒状)
当刺激这些阳性点并施加震颤催气手法时往往能达到气至病所而有效。但是针感的传导也会出现阻隔,阻隔的部位多在肘、膝关节附近。一旦过了这些部位,对躯体内脏功能的变化有非常好的调节作用,即我们所说的调气。
穴性主治:
心、胸、胃脘部病症(阴维为病,苦心痛。公孙内关胃心胸)
天部二:络脉
《灵枢·经脉》中记载:经脉十二者,伏行于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六经络,手阳明少阳之大络,起于五指间,上合肘中。饮酒者,卫气先行度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故卫气已平,曹气乃脚,而经脉大盛。脉之卒然动者,皆邪气居之,留于本末,不动则热,不坚则陷且空,不与众同,是以知其何脉之动也。
雷公曰:何以知经脉与络脉异也。皇帝曰: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络脉的诊断意义)
雷公曰:细子无以明其然也。皇帝曰: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人,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于外。故诸刺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其血。留之发为痹也。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
经脉深行于筋肉之间,正如杨甲三先生提出的“三边三间”的穴位定位思想。通常在脉口可以感受经脉的变动。络脉则位于人体较为表浅的部位,在骨节(腕关节、肘关节以及肩关节等)是不能穿过的,而是行于“绝道”。“绝道”是什么?我们知道络脉已经行于体表了,到达了一个非常表浅的部位,那么它是不可能再表浅的,所以“绝道”是深入之道,即深入到关节腔以内。而关节腔附近的穴位大多对我们内脏功能具有调节意义,比如原穴,可通过调节血管,血液的状态进而调节内脏的功能。
【举例说明】
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暴照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其青短者,少气也。
【操作禁忌】
凡刺寒热者,皆多血络,必间日而一取之,血尽而止,乃调其虚实,其小而短者,少气,甚者,泻之则闷,闷甚则仆,不得言,闷者息坐之也。
络脉诊断: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去腕二寸,出于两筋之间,循经以上系于心包,络心系。实则心痛,虚则为头强,取之两筋间也。
当前文章浏览量:次
穴位疗法 2021-08-27
穴位疗法 2021-08-22
穴位疗法 2021-08-21
穴位疗法 2021-08-21
穴位疗法 2021-08-19
穴位疗法 2021-08-18
穴位疗法 2021-08-18
穴位疗法 2021-08-18
穴位疗法 2021-08-15
穴位疗法 2021-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