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穴位的奥秘

伏兔如何准确取穴

我们常用的取穴法有骨度分寸取穴法、体表解剖标志取穴法、手指同身寸取穴法以及简便取穴法四种,其中体表解剖标志取穴法是相对准确的取穴方法,每个穴位周围都有一定的骨性、肌性标志辅助定位。

伏兔穴,足阳明经之穴,出自《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

关于其穴名的释义,大多医籍如《针灸大成》、《类经图翼》、《循经考穴编》、《针灸逢源》等都认为其“上有肉起如兔之伏状,因以此名”。也就是说大腿前侧有肌肉肥厚形似一只兔子伏在那里,其上的穴位就叫伏兔穴。但如果只根据肌肉的形状就将其命名为伏“兔”,未免不够严谨。

  《周礼·冬官·考工记》中载:“古代车轴两端着轮之处,亦称伏兔。其处嵌镶铁键,取其耐磨。此铁键俗称车钏,亦以其处牢固不动,而得伏兔之名也。”所以将穴位取名伏兔,也意味着此穴位处的肌肉十分坚牢。

“动物中卧伏牢固者,莫过于兔。人当跪坐之时则腿足之气,冲至两膝以上,则两腿股直肌,肌肉绷急,推捏不动,犹兔之牢伏也。”

伏兔如何准确取穴

关于伏兔穴的位置描述

我们查阅相关古籍,发现各家对其说法不一

《黄帝明堂经》载:“膝上六寸起肉。”

《千金翼方》曰:“令病人累夫端坐。以病人手夫掩横膝上。夫下旁与曲膝头旁侧夫际当中央是。”

《针方六集》曰:“在膝上六寸起肉,正跪坐取之是穴。”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膝盖上七寸。”

《中国针灸学》中记载:“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六寸,股直肌中。”

文献中记录了取穴体位“端坐”、“跪坐”,以及《中国针灸学》中明确指出“股直肌”是何意?伏兔穴是个变动穴吗,我们如何正确选穴呢?

我们常用的取穴法有骨度分寸取穴法、体表解剖标志取穴法、手指同身寸取穴法以及简便取穴法四种,其中体表解剖标志取穴法是相对准确的取穴方法,每个穴位周围都有一定的骨性、肌性标志辅助定位。

在伏兔穴的定位中,以股直肌为肌性标志,但这块丰厚、肥大的肌肉,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又不一样,所以古人在提出定位时又有不同的分寸描述。我们基于现代医学解剖知识的发展,认为伏兔穴是一个变动的穴位,也就是对于肌肉丰厚程度不一样的人来说,穴位的准确定位存在差异,六寸还是七寸,这些都是一个大概的位置。在临床取穴时,要结合具体的体位,观察端坐还是跪坐时肌肉绷紧的一个状态来选择进针点。 

当前文章浏览量: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特效穴

反射区

膀胱经

胃经

胆经

督脉

肾经

三焦经

脾经

大肠经

小肠经

肝经

肺经

心经

心包经

经外穴

任脉

冲脉

带脉

阳维脉

阴维脉

阴跷脉

阳跷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