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穴位的奥秘

下关穴三才针刺方法居然有如此神效……

下关穴为足阳明胃经的第七个穴位,在面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中,与耳、面颊、鼻、牙齿距离较近。关于其定位《针灸大成》有记载:“在客主人下,耳前动脉下廉,合口有空,闭口则闭,侧卧闭口取之,足阳明、少阳之会。”,

下关穴为足阳明胃经的第七个穴位,在面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中,与耳、面颊、鼻、牙齿距离较近。

关于其定位《针灸大成》有记载:“在客主人下,耳前动脉下廉,合口有空,闭口则闭,侧卧闭口取之,足阳明、少阳之会。”,也就是说定位下关穴时候应该保持闭口,才会在颧弓下方出现凹陷,张口无法定位下关穴,尤其在针刺下关穴时也应该保持闭口的姿势。

下关穴三才针刺方法居然有如此神效……

既然下关穴与耳、面颊、鼻、牙齿距离较近,那下关穴的主治作用是否与这些也有关呢?

先看看古文献是如何记载:

《针灸大成》中有记载:“下关穴主聤耳有脓汁出,偏风,口目歪,牙车脱臼,张口三棱针出脓血,多含盐汤,即不畏风。” 《黄帝明堂经》有记载:“主口僻,耳聋鸣,失欠,下齿痛。

从这些文献的记载当中不难知道下关穴可以用来治疗耳的相关疾患,牙齿疼痛,面瘫口僻,下颌关节紊乱等疾患,这恰恰也是腧穴近治作用的体现。

下关穴三才针刺方法居然有如此神效……

下关穴之所以有如此丰富的作用与穴下的解剖结构有密切关系。下关穴的浅层肌肉有咬肌、翼外肌;浅层分布着耳大神经和耳颞神经,深层有面神经的颧支经过,并有下颌神经肌支和颞浅动脉分布,再深层还有下颌神经干经过。浅层还有面横动、静脉通过,在深层有下颌动、静脉穿行。

下关穴三才针刺方法居然有如此神效……

穴位的主治作用与针刺方向与深度还有密切关系,下关穴的三才针刺方法又是如何呢? 下关穴的天部刺法一:刺血

在《针灸大成》中有记载:“主主聤耳有脓汁出,偏风,口目歪,牙车脱臼,张口三棱针出脓血,多含盐汤,即不畏风。”对于耳部的炎症,牙龈肿痛等浅表的病患,可以在下关穴局部点刺出血,以达到泻热消肿的作用。

下关穴的天部刺法二:神经干刺激

在《灵枢•经筋》篇中有记载:“足阳明之筋……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指出周围性面瘫为足阳明经筋病,下关穴对于周围性面瘫后期能够取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其原因与下关穴下面神经的颧支分布有一定的关系。

针刺时直刺3-5分,行点刺震颤法,刺激面神经颧支,兴奋神经,麻电感放射到颧部。

下关穴三才针刺方法居然有如此神效……

下关穴的人部刺法:足阳明经筋病——痉挛、萎软 针刺时先触针下关穴,寻找到咬肌浅部后缘,进针3分,针尖止于肌筋膜,行点刺震颤手法,引发咬肌自发抽动。针刺方向又包括针尖稍向前与针尖稍向后两种,向前方向针刺时进针斜向前1寸,刺向下颌骨喙突;向后方向针刺时进针斜向后1寸,刺向下颌骨髁突,关节囊炎症时,可刺向关节囊韧带。 下关穴地部之天:牙痛、三叉神经痛(上颌支、下颌支)  

针刺主治上颌支时,针尖朝对侧眼球,1.5—2寸左右,会产生麻木、酸胀等针刺感觉向上齿放射,治疗相应的上牙齿疼痛。

针刺主治下颌支时,针尖朝向对侧耳门,1.5—2寸左右,使针刺感觉向下齿放射,治疗相应的下牙痛。

三才穴地部之地还可以治疗过敏性鼻炎,嗅觉下降等疾病,具体针刺方法如何呢?与翼腭神经节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通过刺激翼腭神经节可以缓解鼻炎的症状呢?

下关穴三才针刺方法居然有如此神效……

当前文章浏览量: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特效穴

反射区

膀胱经

胃经

胆经

督脉

肾经

三焦经

脾经

大肠经

小肠经

肝经

肺经

心经

心包经

经外穴

任脉

冲脉

带脉

阳维脉

阴维脉

阴跷脉

阳跷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