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经

天牖穴

天牖穴归属手少阳三焦经,有缓解治疗头痛头晕、耳鸣耳聋、项强、目痛面肿、暴聋耳鸣等作用,天牖穴的位置:胸锁乳突肌的后缘,详见本文图解天牖的准确位置图片及作用和功效。

天牖的准确位置图片

天牖的准确位置图片

图解天牖的位置

【天牖穴的位置】位于人体颈侧部,当乳突的后方直下,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天容穴天柱穴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快速取穴】侧坐或俯卧位,在耳后乳突后下方,横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凹陷中,按压有酸胀感。

《针灸大成》颈大筋外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发际上。

《中国针灸学》乳突后方直下,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后缘。

【穴位解剖】本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头夹肌、头半棘肌。皮肤由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双重分布。皮肤厚而致密。皮下筋膜由脂肪组织和致密的结缔组织形成。其 结缔组织的纤维形成纤维刺,连于皮肤病与深筋(项筋膜)。针由皮肤、皮下筋膜致密的项筋膜,在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针由深层的头夹肌,在颈深动、静脉 升支的后方,入头半棘肌。头夹肌和头半棘肌均由颈神经后支支配。

天牖穴位位置图及针灸穴位图解
天牖的位置解剖图(图解)

同身寸法】点击查看》》【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

穴名解说

【天牖穴】经穴名。出《素问.气穴论》。属手少阳三焦经。别名:天听穴。

【穴义】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上行天部。

(1)天牖。天,天部也,阳气也。牖,窗户也。天牖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一为肩髎穴吸热上行的少许水气,二为穴外天部汇入的少许水气,水湿之气吸热后循三焦经直上天部,本穴如同三焦经气血上行天部的窗户,故名天牖。

(2)天听。天,天部也,阳气也。听,闻声也。天听名意指穴内上行天部的阳气为强劲的风气。如天牖名解,本穴上行天部的阳气势强速快,如风之声响,故名天听。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循三焦经快速上传。

【功能作用】补阳化湿。

 

天牖的作用与功效

《针灸大成》主暴聋气,目不明,耳不聪,夜梦颠倒,面青黄无颜色,头风面肿,项强不得回顾,目中痛。

【主治病症】头痛头晕、耳鸣耳聋、项强、目痛面肿、暴聋耳鸣;视神经炎,鼻衄喉痹。颈肩背部痉挛强直,瘰疬多梦。

【作用功效】天牖,痛经活络、清头明目。

【穴位配伍】天牖穴配外关穴率谷穴治偏头痛、耳鸣、耳聋、腮腺炎。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针灸大成》《铜人》针一寸,留七呼,不宜补,不宜灸。灸即令人面肿眼合。先取譩譆,后取天容、天池,即瘥;若不针譩譆,即难疗。《明堂》针五分,得气即泻,泻尽更留三呼,泻三吸,不宜补。《素注》、《下经》灸三壮。《资生》云:宜灸一壮、三壮。

【针刺方法】天牖穴,直刺0.5-1寸,局部酸胀。

【找穴位的方法】脖子侧过来,先要找到你的下颌角,耳垂下方的方角,相平的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就是天牖穴。

【艾灸方法】天牖穴,艾条灸5-10分钟,天牖穴,艾炷灸3-5壮。

【补充】这个穴位在脖子上面,因为灸这个穴位可以改善颈部的供血。如果没有灸架,可以拿小艾柱贴在上面,或者拿着艾条来灸,灸这个穴位一定要注意力集中,别烫着自己。

【注】我们平时按压天牖穴,如果感觉到有些发硬,就说明头部的血液循环不太好,这时可以以中指用力按压,直到把天牖穴压得发软,大脑才会感到轻松舒服。

 

当前文章浏览量: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特效穴

反射区

膀胱经

胃经

胆经

督脉

肾经

三焦经

脾经

大肠经

小肠经

肝经

肺经

心经

心包经

经外穴

任脉

冲脉

带脉

阳维脉

阴维脉

阴跷脉

阳跷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