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经

阳辅穴

阳辅穴归属足少阳胆经,有缓解偏头痛,脚气,腰腿痛,下肢麻痹,坐骨神经痛等作用。阳辅穴的位置:当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方,详见本文图解阳辅的准确位置图片及作用和功效。

阳辅的准确位置图片

阳辅的准确位置图片

图解阳辅的位置

【阳辅穴的位置】位于人体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方。

【取穴方法】正坐位或仰卧位,在膝中(横平腘横纹)与外踝尖连线的下1/4处,光明穴下1横指处,腓骨前缘处,按压有酸胀感即是阳辅穴。

《快速取穴彩色图解》坐位或仰卧位。取一标有四等分线的弹性皮筋,将皮筋的两端分别与外踝尖及腘横线对齐拉紧,在下1/4与上3/4交点,腓骨前缘稍前方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此穴。
阳辅穴的准确位置图及快速取穴图解(标准定位方法)
《针灸大成》足外踝上四寸,辅骨前,绝骨端三分,去丘墟七寸,足少阳所行为经火。胆实泻之。

《中国针灸学》外踝高点上四寸,腓骨前缘稍前方,趾长伸肌与腓骨短肌之间。

【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腿深筋膜、腓骨长、短肌腱、趾长伸肌、踇长伸肌。皮肤由腓总神经的分支腓浅神经分布。

阳辅穴位位置图及针灸穴位图解
阳辅的位置解剖图(图解)

同身寸法】点击查看》》【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

穴名解说

【阳辅穴】Yáng fǔ(GB38),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少阳胆经。经(火)穴。别名:分肉、绝骨。

【穴位含义】胆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上行。

(1)“阳辅穴”。“阳”指阳气,“辅”为辅佐之意。阳辅名意指胆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悬钟穴外散而来的湿冷水气,至本穴后因受外界之热而升温上行,本穴如辅佐胆经气血向上蒸升的作用,故名“阳辅穴”。

阳辅穴04

(2)胆经经穴。经,动而不居也。本穴吸热后上行的阳气在本穴只是流行而过,动而不居,故为胆经经穴。

(3)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悬钟穴传来的凉湿水气,在本穴为吸热蒸升的变化,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循胆经上传光明穴。

【功能作用】化阳益气。

阳辅的作用与功效

《针灸大成》主腰溶溶如坐水中,膝下浮肿,筋挛。百节酸痛,实无所知。诸节尽痛,痛无常处。腋下肿痿,喉痹,马刀夹瘿,膝胻酸,风痹不仁,厥逆,口苦太息,心胁痛,面尘,头角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汗出振寒,疟,胸中、胁、肋、髀、膝外至绝骨外踝前痛,善洁面青。

【主治病症】肾功能不佳、肾炎、关节疼痛、高血压、偏头痛、目外眦痛、胸胁痛、腋下肿痛、腰腿痛、瘰疬、下肢麻痹、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脚气等。

【作用功效】舒筋活络、清热散风

【临床应用】现代用于治疗偏头痛、高血压。

【阳辅穴位配伍】阳辅穴配风池穴太阳穴,具有祛风止痛的作用,主要缓解治疗偏头痛。阳辅穴配足临泣穴丘墟穴,具有活络消肿的作用,主治腋下肿;阳辅穴配阳陵泉穴环跳穴,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要缓解治疗下肢外侧痛。

【文献摘要】《千金方》:主胸胁痛;《资生》:风痹不仁,阳辅、阳关;《金鉴》:主治膝痹痠疼,腰间寒冷,肤肿筋挛,百节痠疼,痿痹,偏风不遂等证。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针灸大成》《素注》针三分。又曰:针七分,留十呼。《铜人》灸三壮,针五分,留七呼。

【治法原则】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日常保健】以大拇指指腹揉按阳辅穴,有酸、胀、痛的感觉。每次左右各揉按1—3分钟,先左后右。

【针灸疗法】阳辅穴,直刺0.5-1寸,局部酸胀,可向下扩散。

【艾灸疗法】阳辅穴,艾条灸5-10分钟,阳辅穴艾炷灸3-5壮。

当前文章浏览量: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特效穴

反射区

膀胱经

胃经

胆经

督脉

肾经

三焦经

脾经

大肠经

小肠经

肝经

肺经

心经

心包经

经外穴

任脉

冲脉

带脉

阳维脉

阴维脉

阴跷脉

阳跷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