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经

地五会穴

地五会穴归属足少阳胆经,有缓解治疗头痛、耳鸣、耳聋、腹泻等作用,地五会穴的位置:小趾伸肌腱的内侧缘,详见本文图解地五会的准确位置图片及作用和功效。

地五会的准确位置图片

地五会的准确位置图片

图解地五会的位置

【地五会穴的位置】位于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第4、5趾骨之间,小趾伸肌腱的内侧缘。

《快速取穴彩色图解》坐位或仰卧位。小趾向上跷起,在第4、5跖骨之间可见一凸起肌腱(即小趾神肌腱),在该肌腱的内侧缘凹陷处即为此穴。
地五会穴的准确位置图及快速取穴图解(标准定位方法)
《针灸大成》足小指次指本节后陷中,去侠溪一寸。

《中国针灸学》第四跖趾关节的后方,第四、五跖骨之间,当小趾伸肌腱的内侧缘。

【穴位解剖】 有足背静脉网,第四跖背侧动、静脉;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足背筋膜、骨间背侧肌。皮肤由足背外侧皮神经和足背中间皮神经分布。跗外侧动脉发自足背动脉(在距骨颈处),向前外行于足背,发交通支连于弓形动脉。

地五会穴位位置图及针灸穴位图解
地五会的位置解剖图(图解)

同身寸法】点击查看》》【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

穴名解说

【地五会穴】属足少阳胆经

【穴位含义】天、地二部的寒湿水气在此交会。

【名解】地,地部也。五,五脏六腑也。会,交会也。地五会名意指天、地二部的寒湿水气在此交会。本穴所处为足背外侧陷者中,胆经上部经脉足临泣穴传来的气 血又为天部的寒湿风气及地部的寒冷水湿,穴外天部的飘散阳气至此后因本穴气血的寒冷收引而化雨冷降穴内,穴外地部的溢流水液也汇入本穴,本穴如同五脏六腑 的气血汇合而成,且气血为地部经水,故名地五会。五会名意与地五会同。

地五会穴04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胆经下传侠溪穴。

【功能作用】收降水液。

地五会的作用与功效

《针灸大成》《甲乙》针二分,留五呼,灸三壮。

【主治病症】头痛,目赤痛,耳鸣,耳聋,胸满,胁痛,腋肿,乳痈,跗肿。

【作用功效】地五会穴,利胸胁、消乳肿;散风清热、舒肝消肿,通经活络。

【临床运用】现代用于治疗乳腺炎(早期)。

【穴位配伍】地五会穴配耳门穴、足三里穴治耳鸣、腰痛。配睛明、瞳子髎、风池,有祛风明目止痛的作用,主治目赤痛。配乳根、膻中、足三里,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主治乳痈。

 

【配伍方例】

(1)眼痒眼痛:光明、地五会。

(2)腋下肿:天池、委阳、阳辅、申脉、足临泣、地五会。

(3)耳鸣、腰痛:耳门、足三里、地五会。

(4)乳肿痛:膻中、乳根、足三里、足临泣、地五会。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针灸大成》《铜人》针一分,禁灸。

【针刺方法】地五会穴,直刺或向上刺0.5-0.8寸,局部酸胀。

【艾灸方法】地五会穴,艾条灸10-15分钟,艾炷灸3-5壮

【注】经言本穴“不可灸,灸之令人瘦,不出三年死”者,乃本穴功用即是沉降各经脉气血中的阴浊,今若灸之则阴浊不降,穴内物质灸则热胀,胀而生风,阴浊之物随风气乱行于人体各部,为气乱,故不可灸。

治疗手法,用指压点穴、针炙均可。

指压点穴时,医者找到穴位后以食指轻轻揉动穴位.一般以自然把手放在穴位上的力量便足够了,然后心里默默地边揉边数,从1数到60即可,数数不宜太快,也 不宜太慢,大致以1分钟为限,适当多出一些和不足1分钟都没关系,如用针刺,以5分或1寸毫针直刺,深度为1分左右,进针后不停地提插或捻转以得气为先, 时间与点穴同,可多用点穴法.

凡采用本穴治病,不需要以疗程计,急症或轻症,一般1次可愈,重症的和病程长的,可每日2-3次,每次最多3-5分钟,均数日可愈。

当前文章浏览量: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特效穴

反射区

膀胱经

胃经

胆经

督脉

肾经

三焦经

脾经

大肠经

小肠经

肝经

肺经

心经

心包经

经外穴

任脉

冲脉

带脉

阳维脉

阴维脉

阴跷脉

阳跷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