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经

外丘穴

外丘穴归属足少阳胆经,有缓解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脚气等作用,外丘穴的位置: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详见本文图解外丘的准确位置图片及作用和功效。

外丘的准确位置图片

外丘的准确位置图片

图解外丘的位置

【外丘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穴。

《快速取穴彩色图解》坐位或仰卧位。取一标有二等分线的弹性皮筋,将皮筋的两端分别与外踝尖及腘横纹对齐拉紧,再从皮筋中点向下1横指,在腓骨前缘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此穴。
外丘穴的准确位置图及快速取穴图解(标准定位方法)
《针灸大成》外踝上七寸,少阳所生。

《中国针灸学》外踝上七寸,腓骨前缘。

【穴位解剖】在腓骨长肌和趾总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布有腓浅神经。

外丘穴位位置图及针灸穴位图解
外丘的位置解剖图(图解)

同身寸法】点击查看》》【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

穴名解说

【外丘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之郄穴。

【穴义】随胆经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在此飘扬于胆经外部。

(1)外丘。外,胆经之外也。丘,土丘也。该穴名意指随胆经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由此飘扬于胆经之外。本穴物质为光明穴传来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阳热风气势弱缓行并吸热冷降,随阳热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则飘散于胆经之外,故名。

外丘穴04

(2)胆经郄。郄,孔隙也。本穴物质为光明穴上行而至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势弱缓行,外传阳交穴的气血弱小,如从孔隙中传出一般,故为胆经郄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风气。

【运行规律】循胆经横传于阳交穴。

【功能作用】传递风气。

 

外丘的作用与功效

《针灸大成》主胸胀满,肤痛痿痹,颈项痛,恶风寒,猘犬伤毒不出,发寒热,速以三壮可灸所啮处及足少阳络。癫疾,小儿龟胸。

【主治病症】坐骨神经痛、头项痛、胸胁痛、腿痛、下肢麻痹、脚气、胆囊炎、肝炎等

【作用功效】外丘穴,舒筋活络、传递风气。

【穴位配伍】外丘穴配足三里穴、陵后、阳陵泉穴、条口穴治腓总神经麻痹;外丘穴配伏兔穴环跳穴阳交穴阳陵泉穴治下肢痿、痹、瘫;外丘穴配百会穴丰隆穴、腰奇、间使穴治癫痫。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针灸大成》《铜人》针三分,灸三壮。

【治法原则】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针刺方法】外丘穴,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有时可向下放散

【艾灸方法】外丘穴,艾条灸10外丘穴-15分钟,外丘穴,艾炷灸5-7壮。

 

当前文章浏览量: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特效穴

反射区

膀胱经

胃经

胆经

督脉

肾经

三焦经

脾经

大肠经

小肠经

肝经

肺经

心经

心包经

经外穴

任脉

冲脉

带脉

阳维脉

阴维脉

阴跷脉

阳跷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