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经

浮白穴

浮白穴归属足少阳胆经,有缓解治疗熬夜失眠造成的白发;治疗颈项强痛、头痛、耳鸣耳聋等作用。浮白穴的位置: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上方,详见本文图解浮白的准确位置图片及作用和功效。

浮白的准确位置图片

浮白的准确位置图片

图解浮白的位置

【浮白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穴与完骨穴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与上三分之一交点处。

《快速取穴彩色图解》正坐或侧伏坐位。从耳根上缘向后入发际1横指,按压有凹陷处即为此穴。
浮白穴的准确位置图及快速取穴图解(标准定位方法)
《针灸大成》耳后入发际一寸。足少阳、太阳之会。

《中国针灸学》在耳后,乳突后上方,当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1/3与上1/3交点处。

【穴位解剖】有耳后动、静脉分支;布有耳大神经之分支。

浮白穴位位置图及针灸穴位图解
浮白的位置解剖图(图解)

同身寸法】点击查看》》【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

穴名解说

【浮白穴】属于足少阳胆经。足太阳、少阳之会。

【穴义】胆经的阳热风气在此化为温热之性的水湿云系。

【名解】浮,飘浮也。白,肺之色也,此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温热水湿云系。该穴名意指胆经的阳热风气在此化为温热之性的水湿云系。本穴物质为天冲穴传来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风气势弱缓行,散热吸湿后化为肺金之性的温热水气,如同云气飘浮于天部,故名。

浮白穴04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温热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散热吸湿后循胆经下行头窍阴穴。

【功能作用】清热除湿。

 

浮白的作用与功效

《针灸大成》主足不能行,耳聋耳鸣,齿痛,胸满不得息,胸痛,颈项瘿,痈肿不能言,肩臂不举,发寒热,喉痹,咳逆痰沫,耳鸣嘈嘈无所闻。

【主治病症】颈项强痛、头痛、耳鸣、耳聋、 瘿气、臂痛不举、足痿不行等。

【作用功效】浮白穴,清热除湿、散风止痛,有疏肝利胆、散风通经的作用。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熬夜失眠造成的白发。

【穴位配伍】浮白穴配行间穴风池穴治目赤肿痛、偏头痛;浮白穴配中渚穴听会穴治耳聋、耳鸣;浮白穴配太溪穴耳门穴肾俞穴治耳鸣耳聋。

 

【注】浮是漂浮的意思,白是指白发。总起来的意思是,漂浮再头是的白发,此穴专治白发。 浮:浮浅;白:明白。穴位于体表浮浅部位,有清头明目之功,故名。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针灸大成》《铜人》针三分,灸七壮。《明堂》灸三壮。

【治法疗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针刺方法】浮白穴,平刺0.5-0.8寸;可灸。

【头皮按摩法】每日睡觉前和次日起床后,用双手的指头揉搓头皮,先自前额经头顶到枕部每次2~4分钟,每分钟来回揉搓30~40次,以后逐步延长到每次5~10分钟。只要长期坚持下去,待三四年后便可满头黑发。

当前文章浏览量: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特效穴

反射区

膀胱经

胃经

胆经

督脉

肾经

三焦经

脾经

大肠经

小肠经

肝经

肺经

心经

心包经

经外穴

任脉

冲脉

带脉

阳维脉

阴维脉

阴跷脉

阳跷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