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穴位的奥秘

常用穴位按摩手法大全[真人图解示范]

人体常用穴位按摩手法:点法、压法、滚揉法、按揉法、推法、捏法、掐法、拿法、按法、振法、揉法、运法、拨法、滚法、一指禅法。详见本文图解操作手法和适用部位。

1、指振法

指振法的按摩手法图

按摩手法:四指合并,以四指指腹依附于施术部位上,通过中指的指端着力,进行频率快,幅度小的振动,常规操作1~3分钟。

指振法适用范围:此法多用于头面、胸腹以及四肢关节部位的穴位上

2、掌振法

掌振法的按摩手法图

按摩手法:以手掌为着力点,置于施术部位上,令肘关节微屈,腕部放松,进行频率快,幅度小的振动,常规操作1~3分钟。

掌振法适用范围:此法多用于腹部,腰背部和头部的按摩

3、鱼际振法

鱼际振法的按摩手法图

按摩手法:以大鱼际为着力点,置于施术部位上,令肘关节微屈,腕部放松,进行频率快,幅度小的振动,常规操作1~3分钟。

鱼际振法适用范围:此法多用于面部

温馨提示:此类按摩手法具有和中理气、养血安神、消积导滞、温经止痛等作用。常用于内科、妇科、儿科疾病和其他杂病的治疗。

1、指按法

指按法的按摩手法图

按摩手法:用两手拇指相叠紧贴于施术部位,不可移动,做一掀一压的动作,力度由轻至重,稳而持续,常规操作1~3分钟。

适用部位:适用全身部位穴位。

2、掌按法

掌按法的按摩手法图

按摩手法:用两手手掌相叠紧贴于施术部位,不可移动,垂直向下按压施术部位,做一掀一压的动作,力度由轻至重,常规操作1~3分钟。

适用部位:此法常用于腰背及下肢部位穴位。

3、肘按法

肘按法的按摩手法图

按摩手法:肘关节屈曲,以肘尖部为着力点,紧贴于施术部位,力度由轻而重,稳而持续,常规操作1~3分钟。

适用部位:此法多用于腰背臀部和大腿部位穴位。

温馨提示:此类手法具有镇静止痛、开通闭塞、放松肌肉的作用。

1、二指拿法

二指拿法的按摩手法图

按摩手法:以一手食指、拇指两指相对,捏住施术部位,做有节律的持续提捏动作,常规操作1~3分钟。

2、三指拿法:

三指拿法的按摩手法图

按摩手法:以一手拇指、食指、中指三指相对,捏住施术部位,做有节律的持续向上提拿动作,常规操作1~3分钟。

3、掌拿法

掌拿法的按摩手法图

按摩手法:以一手拇指按压在施术部位一侧,另外四指按压在施术部位另一侧,五指相对,捏住施术部位,做有节律的持续提捏动作,常规操作1~3分钟。

4、抖动拿法

抖动拿法的按摩手法图

按摩手法:两手五指相对成钳状,捏住施术部位,向上提拿,并伴随抖动,以提一下抖五下的频率进行操作,常规操作1~3分钟。

拿法适用部位:适用于颈部、肩背及四肢部位按摩

拿法的具体功效:此类按摩手法具有舒经活络、解除痉挛的作用

 

    1、掐法:

掐法的按摩手法图

按摩手法:微曲拇指,以拇指指甲为着力点,在施术部位或穴位上垂直用力掐按,掐后用拇指指腹按揉施术部位,常规操作5~10次

掐法的功效:此类按摩手法具有开窍解痉的作用

适用部位:适用于面部及四肢部位的穴位

1、捏法:

捏法的按摩手法图

按摩手法:用两手拇指、食指和中指相对用力,同时捏住患者背部表皮及皮下组织,由下而上地提捏,力度、速度要均匀,常规操作5~10遍

捏法的功效:此类按摩手法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安神益智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消化道疾病,月经不调,神经衰弱等多种慢性疾病。

适用部位:适用于头部、颈部、四肢和脊背。

1、拇指指端点法:

拇指指端点法的按摩手法图

按摩手法:手握空拳,拇指伸直并紧靠于食指中节,用拇指端点垂直点压施术部位,常规操作1~3分钟

2、屈拇指点法:

屈拇指点法的按摩手法图

按摩手法:半握拳,拇指微屈,用拇指指间关节桡侧点压施术部位,力度由轻至重,常规操作1~3分钟

3、屈食指点法:

屈食指点法的按摩手法图

按摩手法:将食指屈曲,其他手指相握,用食指指间关节突起部分点压施术部位,力度由轻至重,常规操作1~3分钟

按摩的功效:此类按摩手法具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解除痉挛、调整脏腑等功能

适用部位:适用于全身各部分的穴位

适用部位:常用于按摩胸背,腰臀及四肢。

1、指压法

指压法的按摩手法图

按摩手法:用拇指用力按压穴位,一边用力按压,一边以顺时针的方向进行滑动,常规操作1~3分钟。

2、掌压法

掌压法的按摩手法图

    按摩手法:以掌面为着力点,对体表的治疗部位进行按压,一边用力按压,一边由上而下进行滑动,常规操作1~3分钟。

3、肘压法

肘压法的按摩手法图

按摩手法:肘关节屈曲,以肘尖部为着力点,对体表治疗部位进行按压,肘压力量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原则,常规操作1~3分钟。

按摩作用:此类按摩手法具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镇惊安神、祛风散寒和舒展筋骨的作用。

当前文章浏览量: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特效穴

反射区

膀胱经

胃经

胆经

督脉

肾经

三焦经

脾经

大肠经

小肠经

肝经

肺经

心经

心包经

经外穴

任脉

冲脉

带脉

阳维脉

阴维脉

阴跷脉

阳跷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