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经

府舍穴

府舍穴归属足太阴脾经,有缓解治疗腹痛、疝气等作用。府舍穴的位置具:当脐中下4寸,冲门上方0.7寸,距前正中线4寸处,详见本文图解府舍的准确位置图片及作用和功效。

府舍的准确位置图片

府舍的准确位置图片

图解府舍的位置

【府舍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冲门上方0.7寸,距前正中线4寸处。布有髂腹股沟神经。

《针灸大成》腹结下二寸,去腹中行各四寸半,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三脉上下二入腹,络脾肝,结心肺,从胁上至肩,此太阴郄,三阴、阳明之别。

《中国针灸学》脐下四寸,冲门上方七分,前正中线旁开四寸。

【穴位解剖】在腹股沟韧带上方外侧,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内斜肌下部,深层为腹横肌下部;布有腹壁浅动脉,肋间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右当盲肠下部,左当乙状结肠下部)。

府舍穴位位置图及针灸穴位图解
府舍的位置解剖图(图解)

同身寸法】点击查看》》【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

穴名解说

【府舍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足厥阴、阴维之会。

【穴位含义】脏腑中的阴性水液由本穴外出脾经。

(1)“府舍穴”。“府”,脏腑也。“舍”,来源之意。该穴名意指本穴气血来源于体内脏腑。因本穴有地部孔隙与体内阴维脉相通,体内的阴维脉的水液外传本穴,本穴的气血物质部分是来源于脏腑,故名。

府舍穴04

(2)足太阴阴维厥阴之会。本穴的气血物质中有体内阴维脉外传的水液和冲门穴传来的风气,冲门穴传来的风气又同合于厥阴肝经气血之性,故本穴为足太阴阴维 厥阴之会。(《难经二十八难》曰:“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蓄不能环流灌溉诸经者也。”根据经文所言在此作进一步的分析。阴维阳维之脉有对人体全身气 血的维络作用,其特点是溢蓄不能环流灌溉诸经。溢是满溢的溢,即阴维阳维脉的气血是满溢外流的气血。蓄是储蓄的蓄,即阴维阳维脉的气血物质为储蓄之状。环 流,指物质循人体的各个不同层次循环流动。灌溉,指物质对它部输送。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对阴维脉阳维脉的气血物质及其特性作如下的归纳:阴维脉阳维脉的 气血物质为人体各经满溢外流的气血,阴维脉的气血为满溢的水液,阳维脉的气血为满溢的气体,水液和气体在阴阳维脉中是存储之状。而在三焦内部,各个脏器外 溢的水液它会因三焦包膜的约束而存在于三焦内,这样,在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下,三焦内的水液会聚集在腹之下部,水液达到了腹部内外通孔的高度位置后它则循腹 部的内外通孔溢向体表,而本穴正是三焦与体表相通的通孔,故体内三焦中的水液会流向本穴的体表,本穴因而也就成了足太阴与阴维交会之处。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水液由腹内外出腹表。

【功能作用】润脾之燥,生发脾气。

府舍的作用与功效

《针灸大成》主疝瘕,痹中急疼,循胁上下抢心,腹满积聚,厥气霍乱。

【主治病症】腹胀、腹痛、腹股沟痛、疝气、积聚、痞块等。

【功效作用】府舍穴润脾之燥、生发脾气、顺其通便、缓急止痛

【穴位配伍】府舍穴配气海穴 治腹痛;府舍穴配天枢穴,可以治便秘;府舍穴配关元穴中极穴,可以治附件炎、肠炎。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针灸大成》《铜人》灸五壮,针七分。

【治法原则】寒则点刺出血或补而灸之或先泻后补,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按摩疗法】用大拇指按揉府舍穴100~200次,每天坚持,可以缓解腹股沟痛。

【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府舍穴5~20分钟,每日一次,可以改善腹胀、腹痛。

【针灸疗法】府舍穴,直刺0.5-1寸。

当前文章浏览量: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特效穴

反射区

膀胱经

胃经

胆经

督脉

肾经

三焦经

脾经

大肠经

小肠经

肝经

肺经

心经

心包经

经外穴

任脉

冲脉

带脉

阳维脉

阴维脉

阴跷脉

阳跷脉